APP
English
College News
信息与通信工程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于2006年获得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设有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该学位点现有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与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与系统、射频技术与天线、光通信技术、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等研究方向。现有研究生导师75人。其中教授40人,副高职称35人,具有海外留学与
土木工程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土木工程材料、市政工程三个研究方向。学科依托南通“建筑之乡”的地域优势,全力服务地方建筑企业、政府部门,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学位点拥有一支由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教授及正高职8人,副教授及副高职19人,博士31人。本学位授权点拥有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综合实验室、土木工程建造技术实验室、工程管
国际商务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立足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借助南通开放发达的民营经济基本盘,国际商务专业逐渐形成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要生源地的南通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专硕)国际人才培训基地,为地方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培养和输送大量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变通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型经贸专门人才。近年来学院不断引进高学历师资,大力提倡有行业实践经验及海外背景的教师承担全英文教学任务,同
公共管理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南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培养点的教学科研实力较强,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具有良好培养人才的科研平台。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南通大学公共管理排在全国第87名。南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培养点现有专任教师39名,其中正高15名、副高16名,博士27名,博士占比为69.2%,具有实践经验的比例为89.7%,具有海外学习或研修的比例为53.8%。  浦玉忠教授
心理健康教育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南通大学于2015年开始招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2021年获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心理学系建有南通大学心理实验中心,也是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9人。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包括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认知心理、人格心理、社会心理、情绪与情感等。近年来,教师们在心理学报、Bra
材料工程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材料与化工专业在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方向着重开展新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超分子化学、先进能源材料与涂层技术、电化学催化与反应工程、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专业设置于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学院建有交通部江苏省部省共建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南通市水污染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南通市含氮杂环化合物制备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通市智能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重
控制工程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控制工程学科设置在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地处江苏省南通市,滨江领海,交通方便,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2人。此外,学科拥有许多杰出人才和专家,包括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0余名,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 学科设有“江苏省新能源装备及其智能测控重点实验室”;“控制系统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和“能源交通控制技术实验中心”等
能源动力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学科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2人。此外,学科拥有许多杰出人才和专家,包括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0余名,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学科设有“江苏省新能源装备及其智能测控重点实验室”;“控制系统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和“能源交通控制技术实验中心”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二、专业主干课程序号课程名称(中文)课程
公共卫生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学院自2019年开始招收MPH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59人,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教师博士化率为81.39%。其中硕士生导师49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江苏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等各层次人才32人次,拥有江苏省高水平大学优秀团队1个。 近5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科
电子信息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2015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点,包含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4个研究方向。本学位点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强劲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渴求的有利条件,凝练方向,打造特色,精准定位,着力构建和完善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建设工程技术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电子信息专门人才。 现有研究生导师53人,其中教授22人,副高职称31人,具有海外留学与访学经历22人,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