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English
College News
生理学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研究领域为运动控制的神经环路及其行为学。综合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单细胞电生理记录、清醒动物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CRISPR/Cas9基因编辑、光遗传/化学遗传操控、神经环路示踪以及动物行为学研究等技术深入研究神经元乃至神经环路活动与动物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目标是从分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环路-动物行为学水平阐述动物运动行为的神经机制,进而揭示这些运动行为机制在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人体解剖学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曾获得交通部“华铜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研究方向有 “中枢神经发育与再生”、“神经干细胞分化与调控”、“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 “痛觉调控”等。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人体解剖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年来先后获得科
免疫学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南通大学免疫学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免疫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课程。医学免疫学本学科承担的《医学免疫学》于2021年被评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整合式PBL课程》于202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我们有教授4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其中江苏省特聘教授2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1名。研究领域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南通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学系现有专职教师12人,技术员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4人,在编人员中有11人已经获得或正在进行博士学历培养,8名教师先后海外留学经历。在教学研究中先后获得教育部留学生病理示范课程建设立项,江苏省高等教育病理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病理学系列教材,其中双语版病理学(修订版)被评为省精品教材,两次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交通部教学成果一
医学信息学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医学信息学学系专职教师11人,高级职称4人,其中博士4人,博士在读4人,还引培日本德岛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博士,40%以上具有双专业背景,能很好地满足医学信息学作为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要求。先后与美国德州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学院、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计算智能中心、英国莱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合作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慢病大数据研究。近年来教师团队获
骨科学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始建于1954年。为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博士及硕士授予权单位、国家级骨科医师培训基地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位于全国百强骨科前列。现有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三个病区。现有30位医师,其中正主任医师12名、副主任医师5名,博导3人、硕导9人,在国际、全国、省、市学术机构担任领导职务者10余人。 近年来骨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市科研课题近20项,科研经
音乐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南通大学音乐专业艺术硕士涵盖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中国乐器演奏、音乐教育四个方向。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借鉴国际音乐艺术教育经验,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支撑。同时,引进ROBERTO,IVO,BEATRICE,ALESSIA,SARA等多位专任外籍教师长期任教,以扩充国际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过程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
美术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本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树立“德艺馨、大艺术、国际化、地方性”人才培养理念,不断传承、创新、弘扬地域美术研究,积极探索、研究并建设当代艺术语言构架,搭建了培养高质量美术人才所需要的实践基地与平台,建立并不断优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4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5名,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1名,博士学位教师22名。在美术人才培养、美术创作与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精进。硕士研
艺术设计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致力于艺术设计领域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艺术教育特点。专业拥有一流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博士1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育部艺术学理论教指委委员1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2人,江苏省“333”工程、南通市“226”工程人才培养对象2人,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 本专业强调艺术设计(专硕)专业的
资源与环境
南通大学
 一、专业简介 资源与环境专业(专硕)依托南通大学“地表过程”、“环境演变与要素分析”两个部省共建实验室,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风险评估与环境地质演化评价,资源环境开发与保护相关的数据采集、建模分析、演化模拟研究,生态与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先后从海外知名大学,国内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院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不少于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专职